焦化是鋼鐵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中國作為世界焦炭生產大國,年均焦炭產量超過4.5億噸,占世界總產量68%以上。我國煉鐵工藝以長流程為主,因此焦化工序在可預見的較長時期內將一直存在。根據《焦化行業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》提出的發展要求和趨勢,焦化行業2025年前實現碳達峰。通過采取有效的技術與管理措施,到2035年力爭減碳30%。
1雙碳背景下焦化行業未來面臨嚴峻挑戰
鋼鐵行業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需重點減碳的行業之一,面臨巨大減排壓力。而在鋼鐵生產全流程中,鐵前各工序二氧化碳排放占鋼鐵生產全流程二氧化碳排放的85%以上。焦化生產以煉焦煤為原料,以煤氣為燃料,以焦炭為產品,并副產焦爐煤氣,能源的投入、產出量大,為典型的能源轉換工序,污染物生成量也較大,屬高能耗、高排放產業。
2碳達峰碳中和對焦化行業長期影響較大
從短期看,其主要不利影響是升級換代的新建項目的審批難度增大,且要求盡可能降低能耗、煤耗,并要求項目環評增加碳評價。
長期來看,焦化下游鋼鐵行業對焦炭的需求量在雙碳背景下會顯著下降。此外,焦爐煤氣因含碳,目前作為企業優質燃料(燃燒或發電)的優勢將喪失,必須另尋低碳出路。
3能效標桿水平對焦化能耗提出更高要求
2021年11月,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發布《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(2021年版)》,該文件要求擬建、在建項目應達到能效標桿水平,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存量項目設置過渡期,將對焦化行業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。
4智能制造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
我國焦化行業目前仍處于高度自動化和信息化、正向智能制造逐步轉型的階段,這也是目前我國焦化行業唯一與國外企業有較大差距的環節。